与神有关的历史事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6:04:54
急求,谢谢
诸如“洪秀全太平天国建立是借助神来实现的”历史事件,主要是“神与政治”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这个故事最早的文献源头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茫茫星空中的两颗星星,织女和牛郎,在这里被诗人赋予了某些人类的特性,且被置于同一首诗中进行歌唱,不过彼时他们还没有相恋的迹象
  。到了西汉,文献记载中的牵牛和织女业已相恋,但却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长相厮守。《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条引《关辅古语》说,汉武帝修昆明池,“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班固《西都赋》亦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一东一西、一左一右,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岁时广记》卷二十六“七夕”条引《淮南子》佚文云:“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如果这条文字是可以信赖的话,那么在汉武帝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核心情节就已经形成了:二人相互爱恋却不能日夜厮守,只能靠鹊桥相会。到了东汉末年,“牛郎织女”的悲剧爱情故事已经成为诗人们歌咏的对象和借以咏叹自我的题材。《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过,在以上载籍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诗经时代到西汉早期,“牛郎织女”的悲剧爱情故事有一个严重的缺环,那就是他们是何时相恋的?这一点长期未明。而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出土,恰可连接其缺失。其文云: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甲种一五五正)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甲种三背壹)

  两条简文的内容差不多,说的是他们想结婚但没有成功。睡简是战国后期到秦代的文物。这就是说,至迟在战国末期的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已经相恋,且欲结合而未成,其爱情悲剧已见其形。

  除此之外,睡简《日书》中的其他篇章也在某些著名神话的流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甲种二背壹简:“癸丑、戊午、己未,禹以取?山之女也,不弃,必以子死。”“?”,当是“涂”的异文。简文说的是大禹娶涂山氏女之事。这个传说在《尚书》中就有记载。到了战国时期,流传更广。屈原的《天问》中就有:“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