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夕阳的诗歌(是有名的作者或这句诗很多人知道或在课本上出现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5:10:49
急用!!!!!!!!!
不要求整首,但最好有作者和诗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落较之日出,景致哪个最美?怕谁也分不出高下来,一样的红艳圆满,一样的彩霞满天。闲读古诗词,随处可见夕阳的踪影。它也和朝阳一样,都是诗人们青睐的形象。
夕阳有恃于自己的美走进《诗经》,与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不期而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丈夫当兵去了远方,谁知还有几年当。哪天哪月回家乡?女主人公一眼瞥见了夕阳,接唱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西山落了太阳,鸡儿上巢,羊儿牛儿下了岗。丈夫当兵去远方,要不想怎能不想!女主人公见到夕阳不是缓解离愁,反而思念得更切了。这时的夕阳肯定被闹得很没趣吧:我原想安慰她,谁知却悲伤了她的悲伤。
夕阳在宋词元曲中也有着同样的遭遇。记得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老夫人赖婚,张生无奈上京求取功名,崔莺莺送别张生,离恨绵绵,倚楼极目:“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这里崔小姐黯然伤神,哀哀如诉,句句未离夕阳。也许怨不得夕阳,是它的出现恰值萧杀的秋季,秋风飒飒,夕阳西坠,怎能不给人以黯淡、凄清、悲凉之感呢?这种感受是正好吻合离愁别恨的情怀的。可是,那次宋词中露面的夕阳,它辉映着无边的春色,想来景致不至于凄凉,偏偏也没成为人家喜爱的角色。周邦彦笔下:“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际”(《兰陵王·柳》),多情的主人公看到离人别去,独自留在水边驿畔凝望,徘徊之中,却看到了冉冉斜阳无边春色,但没引起他半点愉悦,反而更加哀伤,想到伊人已去,佳景虚设,不知有多少绵邈之思悠悠怅恨顿生胸臆,痛苦得话也说不出来了,欲言又止。这样的结局,更是夕阳所意想不到的吧。
看来,夕阳不在于它美不美,而在于它是“落日”。它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给人的是一种一切归于黯然、冷淡、沉寂、将尽的悲凉氛围,面对它人们就难免生出时光易逝、凄楚悲凉之感。较之于朝阳,它不占天时,不得地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遭遇如斯时也命也,徒唤奈何!
夕阳对于天涯游子、边关征人来说,更是极易触发心底的乡思乡愁的。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描绘的那幅游子苦旅图,更是少不得夕阳。你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