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东汉灵帝时太学的状况,党锢之乱带来了什么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6:50:36
另外,当时的政客有没有在太学宣传政治主张的习惯?太学里都教的什么东西?回答好的加分!!
呵呵,二楼的,我的问题还有问“当时的政客有没有在太学宣传政治主张的习惯?太学里都教的什么东西?”,你能认真回答,十分感谢,希望你能再补充补充……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东汉王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统治,提倡儒学,对太学十分重视。安帝、顺帝统治时期还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清议和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
  东汉时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大致介绍一下: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其实真正的党锢之祸比这更为详细,譬如李膺为何入狱等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肯定的是党锢之祸表示着东汉末年官僚、儒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天下儒生面临着被一网打尽的局面,同时也意味着宦官集团的势力已经到达了无法遏制的地步,直到何进与宦官集团的同归于尽为止。
  希望我的答案令你满意!
  补充一下:你所问的太学中所教导的内容,我来回答一下。
  太学中授课的人称为博士,主要讲授儒家经本,本来太学的设立也是因为光武帝刘秀推崇儒学所设。主要有:尚书,周易,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授课博士也大都是一时名士,譬如东汉的马融,郑玄等。至于你所说的宣传政治主张,这个我没有在书本中看到过,不好下定论,不过个人姑妄推测应该没有。

汉灵帝时期,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遭到宦官的打击的追捕,被捕几千人,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才停止。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定策,迎立桓帝从侄刘宏,是为灵帝,年十一,窦太后遂临朝,以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拜陈蕃为太傅,引用李膺、杜密共参政事,引起曹节等宦官不满。次年,武、蕃密谋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事泄,曹节先发制人,劫持灵帝,颁诏捕武、蕃。窦武自杀,陈蕃被害,其门生、属员多受株连,宦官势焰又张。当时有很多名士为武、蕃讼冤,曹节等自然十分憎恨,乃谋兴大狱、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