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电阻率×L/S 的微观解释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05:12

金属由一群依一定规则排列原子构成,每颗原子均有一层 (或多层) 由电子组成的外売。这些在外売的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到处流动,是金属能导电的主要原因。当金属两端产生电势差 (即电压) 时,电子因电场的影晌而作规则的流动,是为电流。在现实中,物质的原子排列不可能为完全规则,因此电子在流动途中会被不按规则排列的原子打散,是为电阻的来源。

高温加速电子运动,增加电子被打散的机会,故热的物体电阻较高。
横切面面积大的金属有较多空间予电子流动,故电阻较小。
电子横过较长的金属时一般会发生较多的碰撞,故长的金属电阻较大。

至于电阻率是一个实测值

R相当于人过桥的困难程度,
电阻率相当于桥本生好不好过,
L相当于桥的长度(显然越长走的越累,消耗的能量越多)
S相当于桥的宽度(越宽越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