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隐居辋川的实质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22:49:00

1、原因
  晚年王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后来被救出,因而身心疲惫,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的心消沉下来,因而选择了归隐。
  2、人物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3、人物成就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长斋奉佛,佛教的消极出世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主要是对封建官场不满,信奉佛教。

王维早年有积极的入世思想 满怀抱负 但是后来在安史之乱中陷入叛军 并被迫接受了伪职 安史之乱平息后 他因为陷贼期间曾经写过思慕天子的诗 再加上做刑部侍郎的弟弟为其求情 免于刑罚 仅受贬官的处分 后又有所升职(尚书右丞) 这种政局的变化无常是他逐渐消沉下来 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与外交接相应,日以勾心斗角,驰骋追逐于尘世而莫之能止,日益消毁衰败如秋冬景物之凋零,日益厌倦消沉如灵魂绳索之捆绑,近死之心莫之复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