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11:24

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桥文化有许多社会学的内容。古代汉族社会有全民为铺路修桥捐款,为建桥出义务工的社会公德。有此特殊古桥更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规定。这是古桥伦理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桥梁经费筹措、管理、使用,桥梁施工、维修管理,古桥建设中的设关卡、设驿站、设码头、设寺庙、设桥亭、建城镇、建市场、建戏台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规定。这就是古桥的组织管理文化。桥文化的研究正在催生出桥文化新门类。如桥梁考古学、桥梁旅游经济学、古桥价值评估学、古桥维修保护学、仿古桥梁建筑学等等。这些新的文化门类会带动新的产业门类的发展。

记者在坪塘观音港社区一处田野中看到,一座麻石拱桥静卧在小河上,桥身长满了青草。近看其麻石拱圈保护得相当好,但桥台两侧的麻石脱落不少,漏出里面其他材质的石块。据黄亮爹介绍,此桥名为普度桥,始建于明末,是坪塘官道的组成部分,至今有约三百年历史。桥上原有护栏,桥头有庙,一般的文武官员过桥均要下轿、下马。居民陈学军回忆,旧时的普度桥上及两侧,每逢端午即人山人海,“划龙船、呷包子”是当地民俗,小孩们喜欢挤在桥上看河道中的龙舟比赛。
  普度桥扼守的古观音港,旧时为附近五乡一镇的经济中心,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仍然通航,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然为大型集市,有麻石古街。但到今天,港口、古街已成为遗迹,此地有近千年历史的包公庙,目前仅存石狮、石马、石羊。看到一座石狮躺在沟渠里,一位骑友踩了石狮一脚,被黄亮爹连声制止。

此桥有来头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