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哪些篇章写国君与将领的关系的论述,谈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6:02:07
考试迫切需要~~谢谢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第三)强调将军对军队的绝对统领权。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时代,一国之君是不会放一百个心把一支军队交给将领的,特别是宋朝的时候。
“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第三)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士兵和将军一条心就能取得胜利,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可以分成三层:一是将军和士兵,二是将军和国君,三是人民和政府。只有全国上下团结在一起才是不败的王道。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第十)这句是强调将领对战机的掌握权,可以参考李靖讨伐突厥的案例。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火攻第十二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始计第一 。庿算好似参与者必有国君与将领,在未出师前先做个总的策划(确定战略),这是将领更多的是听从国君的,出师以后将领的指挥权就会上升,毕竟战况瞬息万变,有时就是想通知国君请国君定夺都来不及,现在即使有远程指挥系统,但还是怕敌军的窃听。
临时想的只有这些,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