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的咏梅体现了什么精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12:35
还有,1.填诗句
1.母亲节到了,使我想起孟郊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诗句( )
2.当我们看到手足相残时,就会想起曹植的诗句( )
3.《芙蓉楼送辛渐》中,最能表达作者清廉正直的诗句是( )
4.古诗中蕴含丰着哲理,如“ , ”告诉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现象可以从“ , ”这句诗得到证明。
5.王安石写的《咏梅》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王安石《咏梅》体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斗霜的倔强风骨,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树独占天下春的无畏精神”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作品原文: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正”,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 又称王荆公。
  ,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江苏省扬州市]、鄞县知县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舒州通判[安徽省安庆市]、江南东路刑狱。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艰难的背后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