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讲礼貌,有错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2:59:17
问题是这样的:我呢,是一个比较讲礼貌的学生,一些跟我比较要好的朋友说我太见外了,我觉得很为难!难道对人讲礼貌有错吗?讲礼貌就等同于客气吗?

我有时候也会遇见这种情况。比如在家跟爸爸妈妈,长辈一类的都会很有礼貌。有一段时间姥姥到我们家来住,给我盛饭,我说了句谢谢,她就觉得很生分。。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好习惯啊。。没事,不要太在意。跟好朋友的话,向他们讲明了就行。表明好你的观念。而且不要总是在同学面前很有礼貌,有时候好朋友之间也是要打打闹闹,开开玩笑。。哈哈~这样不就好啦~像我跟我的好朋友,都是相互损。哈哈~很好玩的。你可以试试,不过这也要因人而异,要看你的朋友是不是属于那种开得起玩笑的人。。。。

当然没有错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一种伦理制度,“礼教”在历史上曾起过消极的作用;但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貌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民族、性别、长幼差别而异。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过在朋友之间,你不需要过于讲礼貌,但也不能毫不客气,该讲礼貌的地方,还是得注重礼仪的。
讲礼貌也算是同于客气讲场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