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地参头”是什么植物或药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50:55

LZ说的是地胆草的根——地胆头
菊科植物地胆草
【植物形态】地胆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