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蜗牛走路的时候后面会留下粘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10:42
急。。。。。。。。。。。。。。。。。。。。。。。。。。。。。。。。

因为蜗牛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因为蜗牛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是一类陆生软体动物。它们怕强光照射和刺激,所以白天通常躲藏在阴暗潮湿处休息,夜间出来活动。蜗牛爬行时用它的足紧贴着别的物体,它的足上有一种腺体,叫做足腺,足腺能分泌出一种很粘的物体帮助它爬行。所以它爬过的地方,都留有足腺分泌出来的粘液痕迹。这种粘液痕迹干了以后,就会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涎线。

书上说蜗牛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了。难怪平常我们顺着墙壁上每一条闪闪发亮的线都能找到一只小蜗牛。 整个躯体分成嘴、颈、身、腹部上有扁平的足、尾、还有它的头部上长着一前一后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后面的一对触角上长着一对眼睛,背上驮着一个螺旋形的贝壳 在蜗牛腹部生有一道宽而细的横褶,后端较尖,这就是它的“足”。蜗牛爬行时,用它的足紧贴在别的物体上,由腹部肌肉做波状蠕动,它就能缓慢地向前爬行了。同时,它的足上生有一个腺体,叫足腺,能分泌一种粘液帮助它爬行。

因为那样比较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