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0:11:05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
两种审美观都是对事物的具体反映其实,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这两种原则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只是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而且它们改变事物面貌的方向正好相反"美丑对照是拉大、扩张了美丑之间的距离,它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而以丑为美则是缩短了美丑之间的差距,使丑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丑,同时也就蕴涵着使美的变为不是原来的那么美。"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都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
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至"作品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典型,敲钟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潇洒风流!内心卑鄙自私"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爱斯梅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弗比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在爱斯梅拉达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弗比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弗比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令人作呕"而以丑为美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