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钢琴曲丑角的创作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6:45:26

双钢琴组曲《丑角》Scaramouche Op. 165b(又译“胆小鬼”)
双钢琴组曲《丑角》Scaramouche Op. 165b(又译“胆小鬼”),作于1939年,是米约为了应付友人的需要,根据原为法国文学家莫里哀(Moliere 1622-1673)的喜剧《江湖医生》(Le medecin volant,法)的配乐改写成的,随著首演后的大受欢迎。
曾经做过几年外交官的米约,据说喜欢当时的前卫诗人远胜过喜欢自己的同行,常常与他们混迹于巴黎的大小酒吧,寻找个性独具的创作灵感。早年在巴西的外交官经历,使得他对于桑巴、探戈等异域音乐风情情有独钟。甚至对于当时刚刚兴起的舶来品爵士乐,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组风格别具的三段式组曲中可以看到热烈的桑巴节奏、活泼的主题旋律。尽管是多调性的作品,但正如我们知道的,米约对于旋律的抒情性的重视,确保了人们对于音乐中的喜剧色彩能够轻而易举地心领神会。
Scaramouche的原意是老式意大利喜剧中懦弱而好吹牛的丑角,在此作品中米约则展现了小丑不同的面向,第一乐章是一个夸张的谐角。音符在高低音区间飞舞,两架钢琴奏出的戏谑性对比主题,更是平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其过剩的节奏活力甚至令人想起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主要主题。
第二乐章是爱的二重唱。在这个静谧空灵的乐章中,到处充满了法国音乐中特有的五声性音调,与我们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式非常接近,所以听来自然十分亲切。
第三乐章是一个快乐的桑巴舞曲。这个反差极大的乐章,象是鼓起勇气振作起来的孩童,尽管果敢、快速的主题一直在高音区飞奔,可是,中低声部从两架钢琴中时不时出现的二度级进音型,好象又在暗示一种用来壮胆的劝说,听来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