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31:33
如题,官方说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的疑问是,社会主义社会里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它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看做是工人剩余价值的占有者与使用对象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里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社会里剩余价值被整个社会占有并重新投入社会生产,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就在这里,生产资料被整个社会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这需要一定的社会文明程度为基础。因为提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高度集中财富,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必然要向社会主义转化,前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强度要求财富的高度集中与人们普遍要求社会整体的进步。而在中国,显然不具备这种文明程度,那么是否可以说:人民落后的思想认识与相对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一个潜在矛盾,并且引发了其他的矛盾?
此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否仍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文明程度相差甚远?
可能我没表达好,我是说在社会主义以前,个体或单个团体追求的是私有的利益,而不是追求社会的发展,这被认作是资本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所有劳动生产都被看做是对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具有无私性,于是剩余价值在此就没有剥削的涵义了。然而理论的生产关系与实际的却不一定相符,在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并不具备这种无私奉献的前提,因为生产力水平底下,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温饱而不是社会的发展,这种个体与整体的矛盾似乎一直存在,而且隐含于各种矛盾之中。如以前的人民合作社,貌合神离的社会生产关系下,由于思想认识相差甚远,最后只能宣告破产;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由于受到私有企业的冲击,也纷纷倒闭。人民对于自身利益的追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占主导地位的,当大众普遍达到一定经济水平时,才会接受社会主义下的无私性。

这些问题可以作为交流、讨论,但现阶段注定是无解的

而且还想送你一句中国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文明永远是精神文明的基石,不可能要求人民普遍具有高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尚情操。

本人的观点是你的见解有些本末倒置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具有绝对的意义。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恩格斯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简单的字义就是:没有一个方面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9页)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领域的一切事物都展现为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黑格尔就是“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0页)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进步发展中,更突出、更主要地表现在新旧社会形态不断更替的历史进程中;而且每一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之后,社会必然步入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发展阶段。正是在社会基本规律的作用下,社会主义必然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到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样必然继续向前发展,进入更高级、更完美的社会形态。正如恩格斯所断言:“……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适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3页)人类社会的过去至今天是不断发展的,将来到达共产主义之后,仍然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把资本主义社会说成是永恒的社会制度这一观点是荒谬的甚至是反动的;那么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最完美形态或终极状态,同样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和不科学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历史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