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为何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3:29:27

第一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据当时资料,全世界的贵金属产量大部分都属于西班牙控制下的美洲殖民地,通过这种赤裸裸的肮脏的掠夺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物质上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可能。
第二官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商业在主流社会被视为下等,而不可能如西方一样获得国家的大规模资金和政策的援助,如英国通过《航海法案》而保护了本国航海业的利益而与荷兰爆发战争并最终取代荷兰的霸主位置。鸦片战争也是因为对本国商业的保护而发动的,虽然极其不正义。
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根据葡萄牙人的记载,在其在马六甲进行殖民时大规模迫害华商而明政府没有任何反应。据国内专家分析,因禁海令的关系这些华商是走私者,明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第三由于禁海令的实施使向海外市场实行倾销而激励商业大规模发展为不可能,而低地国家如荷兰就是通过对伊比利亚半岛(西葡)进行纺织品供应而使自己的资本迅速发展起来,最终爆发最早的资本主义革命。
第四是科举取士而科技技师遭到鄙视,这就使中国没有科技人才,后果是无论是自创还是模仿都无法进行最重要的工业革命,生产力不足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亚当斯密式的理论奠基人。而科技工作者在西方有崇高的地位,亚当斯密作为一个海关官员受到了贵族的礼遇。
第五,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没有像低地国家和英国一样的以盈利为崇高目标的宗教引导,具体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首先,思想上不具备。每一次社会转型都离不开思想家们的创造。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法家、道家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提出的理论经过历朝历代的实践补充和理论完善,可谓根深叶密。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前,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活动,为社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目标。明清时代的中国则完全笼罩在封建思想的牢笼里,直到清朝灭亡后的新文化运动,才真正打破思想禁锢。
其次,经济上不充分。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人是商鞅,直到晚清这一政策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平民从商,是生活所迫;官僚从商,是搜刮钱财。无论是谁,资本积累的用途都不外乎购宅买田,奢侈糜烂。内因外因都有问题,所以资本主义工商业很难发展起来,即使有一部分,也是凤毛麟角,不成气候。
第三,政治上不可能。一是没有建立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没有执掌政权的统治阶级,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