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动物 存在捕食关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2:46:17
例如猪笼草吃昆虫 之间是什么关系

存在捕食关系。

动物吃植物就是一个普遍的、广义的捕食关系。
植物捕食动物也是捕食关系。

动物、植物能够相互捕食,这就是食物网复杂性的表现。

捕食(predation)生物交互作用的一种,通常指一种动物(称捕食者)以另一种动物(称猎物)为食的现象;广义捕食则包括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植食)以及茅膏菜、捕蝇草、瓶子草、猪笼草和狸藻等少数植物捕捉昆虫将其消化以吸取含氮物质的情况。捕食专指种间交互作用,同种动物间相食另称同种相残。在植食现象中,动物可仅食植物的非致命部分,食后植物仍存活。但动物食动物时通常必置猎物于死地,这也是捕食与寄生现象的重要区别,因为寄生物通常不伤害寄主的生命。捕食是动物取食行为的一种,捕食的成功依赖于捕食者的特化结构,如尖锐的口器、雄壮的体格及迅速的奔跑能力,这是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
捕食这一广泛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1.“典型的捕食”:捕食者在袭击猎物后迅速杀而食之。
2. 食草:捕食者逐渐地杀死对象生物(或者不杀死),只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
3. 寄生:它们与单一对象个体(寄主)有着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
捕食者可以按照食性的不同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

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两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已知食肉植物约有400种。这类植物多为绿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将捕获的动物分解,这个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动物蛋白质,能适应极端的环境。其诱捕工具多为叶的变态。半数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点是花两侧对称。有些食肉植物几乎遍及全世界。其中捕蝇草的反应最为迅速。食肉植物的捕虫机制有的是利用产生的粘性液体粘住猎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叶子诱猎物进入后再封口等等。大部分食肉植物都生长在潮湿荒地、酸沼、树沼、泥岸等水分丰富而土壤酸性缺乏氮素的环境。无论水生、陆生或两栖,食肉植物均有相似的生态特点。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不过30厘米,常仅10至15厘米。各别种类有长至1米的,最小的坷以隐藏在水藓沼泽的藓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