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动物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5:27:32
伤害动物的事不要太长,快一点,老师要用!!!

北京警察博物馆把因病退役的警犬活体解剖,制成警犬标本,在展厅展览。标本原型“菲生”曾经参与侦破各类案件,出色完成任务34次。此事引发许多市民非议。

活体解剖功勋犬,据称系专家建议,目的是保证标本逼真,皮毛光鲜。然而,观众来到展厅看到“菲生”机警地“搜寻”目标那栩栩如生的场景,感受到的恐怕不会是标本制作技术的精湛,而是主办方对生命的淡漠和残忍。

以仁爱之心平等对待生命,这是为人独具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已所不欲,勿施于“物”。当人性化的旗帜不断得到张扬之际,关爱其他生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它们的残害,也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活体解剖,作为一种残忍的不人道手段,怎么能用来对付具有同样灵性的生命?展示警犬英武形象、宣传警犬卓著功勋,难道除了标本制作,博物馆就想不出别的途径和方法了?采用照片、蜡像等进行展览,不是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吗?为树立警犬形象反遭虐杀,菲林的悲剧令人唏嘘。作为一条出色完成任务34次,屡建功勋的警犬,“菲生”既未战死在擒贼的征程,也非牺牲于科学的实验,遭此厄运,不过是出于标本逼真漂亮之目的。应该说,为了市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平安,长年训练和繁重任务已经损害了它的健康,却连安享老死这样最低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在一些人的眼里,无论谁创立过怎样的功绩,作出过怎样的贡献,终归是低等生命,可以任由宰割;“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然成了寻常之事。这不知是菲林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

笔者不由想起一则报道,在全美国向 “9.11”献上诚挚哀悼之意时,纽约市更邀集艺术家,将数百只彩绘狗雕像遍置街头,不忘向在世贸废墟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救难犬致敬。其实,善待生命,尤其是善待和关怀曾为人类建立功勋的忠实朋友,归根到底,维系着人类自身道德平衡,追求的是人本价值的进步。面对“菲生”的标本,除了一种心寒,我无话可说。

杨肇斌和菲生的故事

北京警察博物馆二层为刑事侦查厅,在二层展厅的拐角处,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警犬标本。

展品下面的文字写着:警犬菲生,1996年出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