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毁人才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7:56:35
辩论赛,很紧急,这几天之内我就需要.!我是正方,我需要有关"逆境毁人才的事例"说倒对方.

人为苛刻任意阻挠他人前行,有意恶道条件下的逆境不是自然条件下,是人为的。不是自然,是有预知的逆境,

恶意的情景模拟是成全小人

人为的逆境是让人看到绝望的

你去参考一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99415.html

我方的观点是顺境有利于出人才,当然我方并不否认逆境也可以出人才,但是我们认为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出人才。人才是指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说的顺境就是为这样的人才的发展提供好的条件。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顺利的、优越的条件,在这个大顺境中,我国人才辈出。这说明顺境给人才更多的表现和发展机会,顺境更有利于出人才。

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逆境中免不了覆亡王朝的命运,可谓是逆境出不了人才:
清朝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宣统帝溥仪。 对于光绪帝载湉和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慈禧皇太后先后有过两个决策:第一,立溥儁(jùn) 为大阿哥,继承同治皇帝,兼祧(tiāo)光绪皇帝;第二,立溥仪承继皇位,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 帝。从而演绎出同治与光绪之帝统的“立嗣—废储—再立”的戏剧性历史故事。 他在逆境中免不了覆亡王朝的命运,可谓是逆境出不了人才!!!

屈原投江。
最典型了!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