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人们日常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3:51:12

民国建立的头几年,除了少数大城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百姓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这种改朝换代并不彻底,各地区的管理者依然掌政,甚至到民国十年时,依然有很多偏僻的农村还在留辫子。
如果在城市里,最大的变化应该有这几个:
1、报纸的开办,原来严格的舆论控制反而有所放松,加上革命党人不少是靠办报来宣传的,所以报社空前发展(当然是和封建王朝相比),这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西式学校的开办,因为革命党人基本受过西方教育,鼓吹西式教育,加上教会很积极的办学。
3、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对工商业有严格限制,民国相对宽松,所以进入城市务工人数大增,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也因此比以前活跃,当然因为时局变动频繁,所以倒闭的也多,成为地痞流氓的也多
4、投机机会增加同时政府控制容易真空,加上部分组织在当初反清斗争时和革命党合作过,所以民国后黑社会得到大大发展

农村方面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宗族关系的破裂。
以往宗族关系是联系城市和农村,以及维系群落稳定的重要因素。过去通过科举,农村的人可以踏入仕途。当这个人当官后,为了光大宗族,也会在家乡投入教育,同时这个人的家庭因为有权也会在家乡形成实力。
另一方面如果在官场里同乡人多,相互关照的机会也多,所以通过科举而当官的都会很热心家乡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社会政府没有教育投入,但农村地区依然有教育机会的重要原因。就算家里很穷,但只要你是宗族的人,也可以到本族的学堂接受教育。因为这些宗族学堂就是由宗族中的大户资助的。
但清末废除科举,农村人进入城市当官的机会被断绝,然后改朝换代,原来的官员可能把官也丢了,这样支撑农村教育的宗族力量就逐渐失去动力和支持。
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反而大大倒退,农民的道德观念逐渐失去方向。这也是民国时期土匪猖獗的一个原因。
宗族关系破裂的另一个表现是地主对乡村管理和协调作用逐步变成特权和土地垄断,因为只要考虑自家利益就行了,所谓宗族已经没人关心了。农民变得更穷更惨,这为后来的农民运动打下了基础。
以上我的一些看法,不知是不是楼主想了解的东西(因为楼主你的问题真的太大了。别告诉我你是要写论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