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王昌龄 相关历史(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11:37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注释]

“秦月”、“汉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汉郡名。辖今河北省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这里说“龙城飞将”,是化用典故,指北方边地的名将。
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