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和州牧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02:49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沿用汉代的做法。

史:西汉末年开始行使刺史制度,每州设一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相当于秦的御使大夫.到东汉由于宦官外戚专权,互相监视对方,使得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 逐渐独揽了地方行政与军权,成为割据势力.截至成帝改置州牧以前,州字只是口中的称呼,并非法律上的名词。成帝时,以何武之言,改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后又改为州牧。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比刺史或是州牧要小一级.

州刺史,行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权,其秩为六百石。州牧,行一州之军政大权,其秩为两千石。

东汉承西汉旧制以县、郡(国)、州为行政单位,并以州来划分。县为最小行政单位,其长官于大县称长,小县称令,皆听命于郡之太守,国之国相。郡设太守,国设国相,掌管一郡(国)的行政、财政、税收、治安大权,皆为秩两千石的官职。而州则设州刺史,行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权,其秩为六百石,比太守低得多。但,在黄巾之乱后,为了加强对地方得控制,汉灵帝听从太常刘焉的建议,将州刺史升格为州牧,行一州之军政大权,其秩也为两千石。

州的检察长官叫刺史,刺史开始只有检察权,发现问题就向皇帝报告。

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兼有了行政权和军事权,把秦朝以来的郡县二级制变成了郡县州三级制。刺史也改称州牧了。

州的检察长官叫刺史,刺史开始只有检察权,发现问题就向皇帝报告。
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兼有了行政权和军事权,刺史也改称州牧了

州的检察长官叫刺史,刺史开始只有检察权,发现问题就向皇帝报告。

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兼有了行政权和军事权,把秦朝以来的郡县二级制变成了郡县州三级制。刺史也改称州牧了。

刺史
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元封五年(前106 年)初置部刺史,根据六条规定监察各州,称“六条问事”。本为监察官性质,其官阶低于郡守。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哀帝初又改旧制。不久复称州牧。东汉除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