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怎样理解?(《论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4:31:28
『⒍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辞海》中对“仁者乐山”读音的注释的确是“yao”,同“要”字音,不过该音只出现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成语中。
智,会意兼形声, “知”的后起字。从日,从知,知亦声。知,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是象形字,象镝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再引申为出口无悔的发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

仁,就是专属于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怀。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以上网上查的)。孔子也说过,“仁者,亲亲为大。”看来,仁的涵义有点像西方的“博爱”,像佛教的“慈悲”,大仁就是对世间的人都充满仁慈宽容和博爱,小仁就是至少要亲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总之,仁要求有崇高的品德和博大的胸怀。

那么,为何“知者”就喜欢水,“仁者”就爱山呢?

从儒家的本意看,“知者”,即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老子说,“上善若水”。在道家的老庄看来,水的境界是最高的,因为水看似柔弱,但是积聚起来去力量强大,可以承载很多;水随遇而安,可以自由的前进,即使遇到大山阻挡,它虽然不一定能冲开大山,但却可以聪明的绕过去,奔流入海。也许,这才是水的智慧,也是人们应该学习的智慧。

而山,屹立与一方,任凭风吹雨打,也自巍然不动,用他博大的胸怀,沉静的性格,迎接日出日落,坐看云起云落,故能长存于天地间,成就王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各位,你到底是“乐山”还是“乐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