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资料广州管园线虫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37:29
是如何治疗和防治广州管园线虫病?治愈后需注意些什么?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膜炎,是广州管圆线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疾病。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和东南亚地区。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之一是福寿螺。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匿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一、病原和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在1933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在广东的家鼠及褐家鼠肺部发现并命名。广州管圆线虫是鼠类的肺线虫,属后圆科,寄生于肺部血管。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主要有虾、蟹、螺、蟾蜍、蛙、某些蜗牛等。由于某些地方大量繁殖了福寿螺,所以现在福寿螺已经成为重要的中间宿主。福寿螺学名桶瓶螺,外形似苹果,所以又称苹果螺。它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广东省饲养。福寿螺曾是家庭、饭店餐桌上的美味珍馐,同时它也是广州管圆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食用不当极有可能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

  二、感染途径:

  1、经口传染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多数人都是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或者生的含有感染期幼虫的螺而感染的,此外,被污染的水、蔬菜也有可能被感染。

  2、实验证明,幼虫可经损伤或完整的皮肤侵入动物体内。

  三、流行病学:

  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和东南亚地区。1945年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台湾发现。过去,该病在我国大陆极为罕见,自1984年来,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省相继出现该病例。卫生部有关部门近期对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在明显上升,这与许多人近年来热衷于生吃或半生吃水产品,特别是螺蛳有直接关系。

  四、病理改变:

  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幼虫侵入后,在人体内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主要病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患者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