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5:08:59

四川方言的来历: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这三大类方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区,由于邻近的地缘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楚国与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方面,与楚国、秦国相近,如陕西治中地区与蜀地“梁益之间”的语言相近,川东与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后的历代战乱中,如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迁入四川境内,语言上与当地人融合。对现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战乱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乱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罗田人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在长江中上游起事,当时称之为湖广(即今湖北、湖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逃亡入蜀。
二是义军入川留居的。红巾军由巫峡入川占领川蜀留下的义军,特别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农民政权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数是湖北人。
三是避祸入川的。明朝官军占领湖广之后,一些与红巾军有牵连的人,为躲明朝官军捕杀之祸,从湖广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处。
四是明军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汤和、廖永忠率明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进川攻打明升农民政权,因傅友德、汤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的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85户(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总之,元末明初的数十年战乱,大批湖广籍乡民和部分安徽籍、陕西籍军民留寓四川,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方言,随着世代人口的衍生,他们的乡间与四川住地的语言相融合。由于湖北籍人为多,故楚语影响大,为清前期移民入川后,以湖北话为基础的四川官话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清前期的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号召与民间自发移民两种类型,移民时间相继一百余年。朝廷号召“移民实川”具有强制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其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