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出现的时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14:44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
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
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
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诗韵共有 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 30韵,
入韵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
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
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