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了《紫藤萝瀑布》的(简要概括一下就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58:59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