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为什么古人叫居士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6:58:31

在古代文献中,“居士”一词内涵丰富,有时甚至混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在汉语中,“居士”一词的本义是指在(处)家不仕或未仕之士。《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士是通数理之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民族,士在古代颇受人们尊重,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人们往往尊称男子为“×士”,如国士、元士、乡士等。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仕进者称进士、秀士、吉士、俊士等,未仕者则有隐士、逸士、处士、居士多种名号。未仕者虽然有种种名号,但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隐士,逸士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都可称为居士或处士。
  “居士”之称号,起源较早。古已有之,《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柔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由于居士有才学,有个性,重操守,修行乐道,因而颇受人们尊敬。如《魏书·儒林传·卢景裕》:“其叔父同职居显要,而景裕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北史·韦?传》:“敻对习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因此,以居士的身份甚至于还能避乱远灾,如《三国志·魏志·胡昭传》:“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到陆浑南长乐亭,自相约誓,言:‘胡居士贤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川赖昭,咸无怵惕。”又如《南史·虞寄传》:“寄因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已,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可见,居士在民间的影响是很大的。汉语史籍中也往往有隐逸传,居士在文化史上是有较高地位的,因此,居士一词进一步成为敬称语。
  随着佛教深入广泛传播,中印文化逐渐融合,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增加了新的意义,其文化意蕴也因此更为深厚,居士一词便是如此。梵语中和中国居士一词意义最为接近的是Kulapati,指居家之士,居财之士,在家志佛之士,汉语译为居士。梵语另一词grhapati(Drhapati),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后为积财具德者之通称,汉语旧意译为长者、家主、家长,后又通译为居士。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在叙述语中称长者(grhapati),在和维摩诘对话中称居士,可见这两个词在梵文中虽然都是敬称语,但词义和使用是不一样的。即从维摩诘有德、富有的角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