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对气候有何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19:27

有专家说三峡大坝的修建是功过参半,好的就不说了,它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的一个冲击。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滞后的。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的突变,对原来已经适应并且生活的很好的动植物来说又是一个适应过程,砍伐了大量的树木也是降低了植物的水土保持的能力。容易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遭到破坏!

以上只是本人的了解到的,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6月10日,长江三峡大坝库区水位已经达到135米,到2009年还要升到175米,即将发挥防洪,航运和水电诸多大利。可是它对当地气候会有些什么影响?

冬暖夏凉温差减小

1985年作者在研究长江中下游水域气候的基础上,得出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气候影响不会超过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长江口诸岛的结论。因为库区江宽将来不会超过2至3公里。作者所预测的变化趋势和具体数值和后来的有关观测研究结果也大体相似。

在气温方面,总的说来夏季平均气温将有所降低,例如极端最高气温将下降2℃至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将上升,最高可达3℃左右。冬季最低气温的上升,有利于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向高处发展,以补偿因水位升高造成的柑橘被淹没的损失。长江口小岛长兴岛因为比上海(不产柑橘)提高了约2.9℃的极端最低温度,便曾一度供应了上海每年1/3的柑橘需要。但夏季最高气温的降低,虽有利于人体舒适,但对农作物并不见得有利,尤其是北方地区。例如北戴河由于邻海而夏凉,冬小麦不得不延长生长期以达到成熟。结果小麦收割期比同纬内陆北京晚了20天之多。后茬作物不得不改选早熟(低产)品种,以免秋季受霜冻之害。

水面扩大降水反少

三峡库区江面加宽,会使风速增大,空气湿度增高等,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奇怪的是降水量反而会减少,而这却是水域气候的普遍规律。例如年雨量一般减少5%至10%。以纬度和气候均十分相似的浙江新安江水库为例。据南京大学傅抱璞教授研究,水库建成后水面上和库边年雨量减少约100毫米;水库中心更达到150毫米左右,约占年雨量10%。不过由于水库周围山区雨量增加,因此水库对当地降水量总影响只是略为减少。三峡水库情况大体也将如此。

水库上降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