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44:33
急从速,简单明了

关于国际主义的来龙去脉

  “国际主义”这个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集中地体现了国际主义的思想。国际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的核心内容。在谈到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的关系时,经典作家指出:“无产阶级的国际运动,无论如何只有在独立民族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3],“无产阶级如果允许‘本’民族对其它民族采取一点点暴力行动,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4]。

  列宁较早地提出和使用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一概念。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俄国与国内外敌人进行生死大搏斗,迫切希望得到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援助,而当时迅猛高涨的欧洲革命形势又为此提供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因此,列宁这一时期所讲的国际主义的范畴主要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如苏俄与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际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指世界革命尤其是欧洲革命。列宁倡导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保卫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被视为国际主义的直接目标。随着战争的结束和苏俄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世界革命特别是欧洲革命由高潮走入低谷,随着统一的苏联国家的建立和党内大俄罗斯主义的抬头,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发生了变化,其范畴从民族国家之间延伸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把苏联内部各民族的平等和联合(如俄罗斯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的关系)也上升到了国际主义的高度,纳入到了国际主义的范畴,再三强调要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不过,列宁并未放弃世界革命的思想,而是在等待新的机会,并力图通过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榜样来影响和推动世界革命。

  斯大林没有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国际主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发展和完善:他国际主义的原则性坚持不足,而实用主义的考虑过多。斯大林以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理论依据,极其实用主义地把苏联的利益等同于国际主义,把共产国际作为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在苏联内部的民族关系问题上,斯大林把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同起来,实际上强调的是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收起国际主义的旗帜,打起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旗号来动员全民抗德卫国。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