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八旗各是哪八旗?各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33:34
如题

正白旗 镶白旗
正黄旗 镶黄旗
正红旗 镶红旗
正蓝旗 镶蓝旗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实质上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努尔哈赤把从战争中俘获的人统一起来,规定每300人编一牛录,每
牛录置一牛录额真(佐领);每5个牛录立一甲喇额真(参领);每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固山是满洲户口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一个固山,各有一个专用的颜色做旗帜。八旗户口每三年调查一次,不许旗外的人假冒入册,也不许旗下人远离本人所属的牛录居住。随着吞并渐广,纠合渐众,除女真诸部统一外,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降,从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实际上,八旗人数时有增减。牛录(满语,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是满语,汉语称佐领。无论出战还是打猎,则都以牛录为单位,这就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初步奠定了基础。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因为人数多寡不一,人员素质也不同,因此对于牛录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整编。他将每牛录扩充到300人,因此佐领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满语,意即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满语,意即领催)管理,这时,满洲军队的编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大约有40个左右的牛录,也就是掌握12000余人的部队,在当时关外算是极大的屏α恕?0个左右的牛录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亲戚将领。后来努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