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的评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24:01
谁帮我写下达芬奇密码的评论,两三百字就够了,谢谢最好是英文的哦

《达芬奇密码》,低俗的小说

近几个月不论到哪个书市都看到《达芬奇密码》热销,这种档次的书籍大受欢迎且在大众中评价很高,我辈大概早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吧。

据说基督教徒批评该书亵渎基督信仰,我倒觉得该书最不该受批评是这一点--这样的理由太苍白无力了,更何况还有地方要查禁此书。值得庆幸的是,《达芬奇密码》不像《撒旦诗篇》那样显得有针对性,基督徒也还不至于全球追杀 -_-!

我最不喜欢的是该书类似“政府阴谋论”的老调调,以及看似旁征博引实则一知半解、穿凿附会的色彩,这在悬疑类书籍中是屡见不鲜的,通常也出现在伪科学书籍中,可以把没什么心机的读者唬得一愣一愣的。然而这样的作品经过修饰和包装又常常被无知或无心的读者认为是高明、严谨和真实的。

所以啊,在维护信仰自由和避免文化作品对他人构成诽谤和侮辱这两者之间,不是那么清晰的,要睁大眼睛仔细辨别啊…

[vqlvql]

我曾在这边看过一个翻译成汉语的《国家地理》电视节目,节目里,丹·布朗说他的用意之一,是想引起人们对于基督教和耶稣的兴趣……

是啊,从虚构类作品的角度来说,他确实很成功;出版商更成功。

但是,也确实够让我们“晕”的。

如果他和他的兰登先生的“逻辑”,被我学会并运用的话,那我一定会把华夏民族的祖先血脉,追溯到闪、含、雅弗的身上(好象有人做过这种“追溯”。)

(譬如:炎帝的炎,就是光芒闪亮之意,所以炎可能就是闪;伏羲的发音,则相当于雅弗的Japheth嘛;至于含——我们这个民族的族称就是:Han。当然,汉族的得名是因为汉朝,汉朝得名是因为汉王,汉王得名是因为他被封在汉中,汉中之得名是因为有一条汉水,那么汉水?是怎么被命名的?我查了些史书,还没找到命名源头。呵呵)

若是这样,那么,那些喜欢虚构类作品超过史实的小女生们该说:“哇噻,原来我们的血脉跟挪亚很近耶……”

结果可能是:孩子们找到了挪亚和闪、含、雅弗,竟忘记了十字架。

问她们关于耶稣,她们大概会说:噢,知道,是跟玛利亚有…的那个。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