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牧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0:40:41
有着个故事吗

臣闻为治有先后,有本末,向之所论者,当今之所宜先,而为治之大凡也。
若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臣请得列而言之。盖其总四,其别十七。一曰课百官,
二曰安万民,三曰厚货财,四曰训兵旅。课百官者,其别有六。一曰厉法禁。
昔者圣人制为刑赏,知天下之乐乎赏而畏乎刑也,是故施其所乐者,自下而
上。民有一介之善,不终朝而赏随之,是以下之为善者,足以知其无有不赏也。
施其所畏者,自上而下。公卿大臣有毫发之罪,不终朝而罚随之,是以上之为不
善者,亦足以知其无有不罚也。《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夫天下之
所谓权豪贵显而难令者,此乃圣人之所借以徇天下也。舜诛四凶而天下服,何也?
此四族者,天下之大族也。夫惟圣人为能击天下之大族,以服小民之心,故其刑
罚至于措而不用。
周之衰也,商鞅、韩非峻刑酷法,以督责天下。然其所以为得者,用法始于
贵戚大臣,而后及于疏贱,故能以其国霸。由此观之,商鞅、韩非之刑法,非舜
之刑,而所以用刑者,舜之术也。后之庸人,不深原其本末,而猥以舜之用刑之
术,与商鞅、韩非同类而弃之。法禁之不行,奸宄之不止,由此其故也。
今州县之吏,受赇而鬻狱,其罪至于除名,而其官不足以赎,则至于婴木索,
受笞棰,此亦天下之至辱也。而士大夫或冒行之。何者?其心有所不服也。今夫
大吏之为不善,非特簿书米盐出入之间也,其位愈尊,则其所害愈大;其权愈重,
则其下愈不敢言。幸而有不畏强御之士,出力而排之,又幸而不为上下之所抑,
以遂成其罪,则其官之所减者,至于罚金,盖无几矣。夫过恶暴著于天下,而罚
不伤其毫毛;卤莽于公卿之间,而纤悉于州县之小吏。用法如此,宜其天下之不
心服也。用法而不服其心,虽刀锯斧铖,犹将有所不避,而况于木索、笞棰哉!
方今法令至繁,观其所以堤防之具,一举足且入其中,而大吏犯之,不至于
可畏,其故何也?天下之议者曰:古者之制,“刑不上大夫,”大臣不可以法加
也。嗟夫!“刑不上大夫”者,岂曰大夫以上有罪而不刑欤?古之人君,责其公
卿大臣至重,而待其士庶人至轻也。责之至重,故其所以约束之者愈宽;待之至
轻,故其所堤防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