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Q传建帮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21:43:19
早上当家建帮了~
领取任务后~
当家的停电了~
任务时间超了·
后面不知道该怎么作了~
山寨不知道怎么打~~
知道的说下~
追分!
或者讲下建帮的具体过程

再一次重温《水浒》,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梁山好汉在未上梁山时,一个个豪气英发,风风火火。为何一上梁山就变得毫无斗志,往日的雄风均消散殆尽了呢?中国不是有句话“众人同心,其力断金”吗?为何梁山好汉单干时个个事迹非凡,而聚在一起却毫无作为了呢?
问题在于体制,好汉们排位已定,怎样干也是这样,还不如不干,这种心理导致众好汉推动了进取精神。如果梁山是一个企业的话,迟早要倒闭。一百单八个好汉排排站,使后来都想跻身于其中都难。没有了新鲜血液的补充,梁山迟早会人才枯竭。
据《宣和遗事》记载:宋江等36人被太守张叔夜剿灭。这样说梁山被一个地委书记给搞定了。36在中国到外国人眼中都被视为一个比较神秘的数字。在施耐庵眼中可能认为36不够气魄,108才够气魄。不管是36人还是108人,都导致了梁山体制的僵化,后来人难以跻身。
梁山有过三任领导,第一任领导王伦是个个体户,比我有能耐休想进来。第二任领导晁盖是个家族企业老板,一上任就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在重要岗位。第三任领导宋江是一个纯粹的兄弟义气的人,一打胜仗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这样的企业焉能不败?芽梁山泊的问题核心是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及前景,来的时候是什么地位还是什么地位。等到一百零八人聚义,这种秩序得到确认,没作什么调整。这种机制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并不是义气问题,而是生存压力大。官府三天两头就来围剿,抗敌都来不及,哪有闲功夫窝里斗?
但也有不满足这一机制的,主要来自于水军头领。李俊在招降后带领一部分人下南洋去了,咱也弄个皇帝当当。早在梁山泊时期,张横就想出头。那时关胜来剿,恰好宋江等人带兵在外打仗,那时他就带人去劫营,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我想施耐庵写这段也一定挺为难的,如果写胜了,张横立了大功,往后就不好安排了。所以宋江永远是头领,吴用永远是军师,秦明永远是先锋,时迁永远只能干登高放火的勾当。
梁山之所以会败,只因机制僵化,致使众好汉失去了进取之心。一个人失去进取之心,安于现状,这个人永远也抬不起头来。不过梁山也有不乏积极之人,如李逵和花荣。李逵本身就是一个二百五,只要有酒有肉,领导再给他拍拍肩膀,指那打那,不必细表。花荣是个聪明人。他之所以活跃在他正式排名在秦明之后,这是由于秦明是他大舅子,而非正式排名往往在秦明之前。这一点小小的空间,足够让一个聪明人卖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