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谁懂医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5:46:31

华佗约(141~208)和长沙太守张仲景(150--219),

医学家 - 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它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以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如果身体感到不舒服时,作一套禽戏,出了汗,就会感到身体轻爽。他的弟子吴普坚持做“五禽之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操长期头疼,曾经多次被华佗医好,由于积病已深,很难根治。曹操怕旧病复发,强留华佗做他的侍医。华佗后因不从曹操征召,遂为所杀。临死前,华佗把已整理出来的一部医学书稿交给狱吏,并告诉他:“此可以活人。”但是狱吏怕受到牵累,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它烧了。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传见《后汉书·方技传》、《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

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利、不精究医药方术的士人极为愤慨,认为有病求助于巫祝迷信者是“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