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是复调音乐,那么复调音乐是否等于回旋曲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0:07:04
如果不是那卡农属于哪种曲式的??
一楼的说废话,鄙视
二楼的没回答正题

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

回旋曲式是一个主部与几个不同插部数次循环交替构成的一种乐曲结构形式,属于复调音乐中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严谨的结构形式。二者不是一回事,详细解释很麻烦,而且复调音乐指的是巴洛克时期的,回旋曲式诞生于17世纪下半叶。

卡农就是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结束,严格对位。具体还有很多分类,不细谈了。许多巴洛克作曲家和古典主义大师都作有许多卡农曲子,以巴赫的《音乐的梦想》最为著名。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因为韩剧也在我国广为流传,贝多芬也作有不少卡农。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农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