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和联通的怪事请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05:37
今天朋友问我:别人问你移动为什么比联通好你怎么回答?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明的.实验如下:在电脑的桌面新建一个文本文档,输入“移动”二字,保存信息,关闭窗口,再在电脑桌面新建一文本文档,输入“联通”,选择保存,关闭文件。然后我们再打开这两个文本文件,发现第一个文本文件里面的移动儿子还在,第二个文件里面的联通却不在了,变成一个黑方框!我实在想不明白,不知道那位高手知道其中的缘由?
有没有简单明了一些答案啊?

记事本的编码问题,当文档中所有字符都在 C0≤AA≤DF 80≤BB≤BF 这个范围的时候,notepad都无法确认文档的格式,没有自动按照UTF-8格式来"Display"。 "联通"就是C1 AA CD A8,刚好在上面的范围内,所以不能正常显示。

下面为引用:

在计算机中字符通常并不是保存为图像,每个字符都是使用一个编码来表示的,而每个字符究竟使用哪个编码代表,要取决于使用哪个字符集(charset)。

在最初的时候,Internet上只有一种字符集——ANSI的ASCII字符集,它使用7 bits来表示一个字符,总共表示128个字符,其中包括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常用字符。之后,又进行扩展,使用8 bits表示一个字符,可以表示256个字符,主要在原来的7 bits字符集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特殊符号例如制表符。

后来,由于各国语言的加入,ASCII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因此,为了能够表示其它国家的文字,各国在ASCII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字符集,这些从ANSI标准派生的字符集被习惯的统称为ANSI字符集,它们正式的名称应该是MBCS(Multi-Byte Chactacter System,即多字节字符系统)。这些派生字符集的特点是以ASCII 127 bits为基础,兼容ASCII 127,他们使用大于128的编码作为一个Leading Byte,紧跟在Leading Byte后的第二(甚至第三)个字符与Leading Byte一起作为实际的编码。这样的字符集有很多,我们常见的GB-2312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在GB-2312字符集中,“连通”的编码为C1 AC CD A8,其中C1和CD就是Leading Byte。前127个编码为标准ASCII保留,例如“0”的编码是30H(30H表示十六进制的30)。软件在读取时,如果看到30H,知道它小于128就是标准ASCII,表示“0”,看到C1大于128就知道它后面有一个另外的编码,因此C1 AC一同构成一个整个的编码,在GB-2312字符集中表示“连”。

由于每种语言都制定了自己的字符集,导致最后存在的各种字符集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