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死了,又称“死翘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0:05:36

说法挺多的。选两则看看吧。

常州武进民间把人死了叫“翘辫子”,这有一个俗语故事。相传常州武侠白泰官有一天外出散步,遇见一个大财主的少爷带领家中的拳教师和家奴在街上调戏强抢民女。白泰官出面阻止。这少爷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围打白泰官,结果,反被白泰官打得落花流水。但其中一个拳教师也有一身武功,乘白泰官不注意,把他头上的长辫子揪住,将他甩出数丈远。白泰官倒地而输,但不灰心,心想:我在辫子上败你,也要在辫子上胜你。于是,与拳教师约定:“两年后的今天,在此再比高低。”从此,白泰官隐居山中,苦练辫子功,两年下来,辫子上能结二百斤的黄沙包,甩起来形似旋风,辫子要竖就竖,要弯就弯。

比武的一天到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只见拳教师盛气凌人在前呼后拥下出了场。立下生死文书后,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好多回合下来,白泰官有意把自己的辫子甩到拳教师身旁。拳教师求胜心切,认为机会来了,就将辫子紧紧抓在手里,还绕上几把,正想用力掼出去,不料白泰官辫子用力一抽,使拳教师抓了辫子脱不了手,然后一个大鞠躬,辫子一翘,把拳教师提起,从头顶上甩下去,摔死在地。就这样,白泰官用辫子功为民除了害,“翘辫子’”的说法也流传了下来。

自吴三桂放水,引清兵入关,满人坐定中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强行在汉民同胞的脑袋后面,辩出了一条长长的辫子。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富人到穷人,人人拖着根辫子。这大概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CI导入了吧。大清历时三百多年,老百姓从不满到接受,辫子也就留了三百年。最后,这根辫子成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标征,也因此发生了无数的故事。某天某人的辫子一旦遇到了问题,如被外力剪除、或拎起来,就表示大难已经来临。被剪辫子的朋友,大多是男盗女娼的干活,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过,他们捂着脸作痛苦不堪状。至于被人拎辫子,则就有生命之忧了。古时候,当权者讲究威慑力,抓到作乱犯上的匪党,割了人头,挂在城墙上,杀一儆百。每个死鬼的脑袋正是用辫子吊起来的。相对于脑袋而言,辫子是往上翘的,于是,老百姓指某人在行刑之列时,会翘起大拇指向后一甩说:“伊翘辫子了”。这不乏有点黑色幽默。机器时代的到来,“翘辫子”有了较为文明的版本,没有老早那样的血淋塔滴。大家晓得,轻轨无轨电车的上方都有方向的电缆。它们最大区别,就在于自由度上轻轨不能左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