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56:44
简写!

中法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政府于1841年初派来中国沿海监视战争的真盛意、谢西尔等一直在澳门活动,并多次与广东大使接触,获得了可像英商一样的五口贸易、居住的口头允诺。1844年8月,法国专使拉尊尼(Theodore de Lagrene)率8艘军舰抵达澳门。拉萼尼亦效法美国,照样用军事恫吓与外交讹诈的手法胁迫两广总督耆英来澳门谈判。中、法谈判在澳门拉草尼的驻地和望厦的普济禅院内轮流举行。经过谈判,耆英很快就同意让法国享有与英、美两国相同的特权,拟定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并于章程外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法国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自由传教。该约最后在拉尊尼乘坐的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军舰上签字,故又称《中法黄埔条约》。但该约的谈判与拟定过程则完全是在澳门完成。

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近口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法兰西人,以伤两国和好。”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后基督教得以公开传教。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政府于1841年初派来中国沿海监视战争的真盛意、谢西尔等一直在澳门活动,并多次与广东大使接触,获得了可像英商一样的五口贸易、居住的口头允诺。1844年8月,法国专使拉尊尼(Theodore de Lagrene)率8艘军舰抵达澳门。拉萼尼亦效法美国,照样用军事恫吓与外交讹诈的手法胁迫两广总督耆英来澳门谈判。中、法谈判在澳门拉草尼的驻地和望厦的普济禅院内轮流举行。经过谈判,耆英很快就同意让法国享有与英、美两国相同的特权,拟定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并于章程外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法国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自由传教。该约最后在拉尊尼乘坐的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军舰上签字,故又称《中法黄埔条约》。但该约的谈判与拟定过程则完全是在澳门完成。

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近口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