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职,官至极品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29:57

翻译为:担任武将的官职,官职到了最高一级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卢绾为太尉,后废除。十一年,又以周勃为太尉,以后废置无常。惠帝、吕后时周勃仍为太尉,文帝时以灌婴代之,不久即罢去。景帝时周亚夫曾居此职,四年而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又置,次年罢去,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汉高祖刘邦为伐陈豨而以周勃为太尉,汉景帝刘启为平吴楚七国之乱,而命周亚夫为太尉。

按宋代制度,“效用”和“使臣”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募兵中地位稍高于普通兵卒的一部分,在招募时即声明,一般而言,宋代普通兵卒应募,需在脸上刺字,而效用无需刺字,待遇也稍好,因此应募者往往乐于当效用而不是一般兵卒。但例外情况还是有的,如岳飞在靖康末投奔张所时,就充当了“特刺效用”(2),即刺字的效用,不论刺字与否,效用地位虽略高于普通士兵,但作战使用上两者并无二致。
“使臣”则是两宋低级武官的称呼,分“大使臣”和“小使臣”,以岳家军所在南宋绍兴年间官制规定,大使臣包括正八品的训武郎,修武郎,小使臣则包括从八品的从义郎、秉义郎,正九品的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和从九品的承节郎、承信郎。(3)
使臣这个等级在两宋都有,而且不论前期、后期,还是禁军、厢军都普遍设立,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