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越详细越好,说明性文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08:07

雨的形成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水滴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http://www.wjnxsxx.net/grwz/szgxtq/y.htm

雨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O℃时,便是雨。要模拟这个过程,首先要使空气中有比较多的水蒸气,这可以通过加热水做到;其次要设法使水蒸气受冷凝结、聚集、降落,这可以利用冰;为了使水蒸气不到处飞散,可以用一个小盘盖在盛水的杯口。通过此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雨的形成,同时可以使学生学习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法。

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称为降水。降水是云中水滴或冰晶增大的结果。雨滴到形成降水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流速度;二是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致完全被蒸发。这就表明雨滴必须具备相当大的尺度才能形成降水。因此,井水的形成必须经历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云滴增长主要有两个过程,云滴凝结增长和云滴冲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