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军事上“纵”是什么单位?海军中的“节”怎么换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2:40:32
看军事节目有时首长军事安排时总提到一纵,一纵,是什么意思?一个纵是多少人?现在海军舰艇特别是潜艇在行进是提到一个单位是“节”,一节等于多少海里,或者等于多少米?

在解放军中开始是一个纵队有三个旅,在解放战争后期把旅改为师 ,解放战争中的纵队,相当于一个军
至于兵力各个野战军也大不相同,第四野战军的纵队人数最多,一般有5万人左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纵队都是这个数字,我是说大部分四野的纵队)
而其他野战军的一般都在2到3万人.

----------------

据说“节”有一段有趣来历。早在16世纪,海上航行已相当发达,但无航程记录仪,难以计算船的航行速度。有个聪明的水手想出了一个妙法: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带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测量船速。为较准确地计算船速,在长长的绳索上等距离地打了许多结,整根计速绳上便分成若干“节”。只要测出单位时间内,绳索被拉曳的“节”数,便能计出相应的航速。因此,“节”就成了国际航行速度计量单位的名称,其单位符号为kn。1节就是1海里/小时,“海里”是海上距离的长度单位。它原指地球子午线(亦称“经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状,不同纬度处其1分的长度略有不同。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规定,取纬度1分的平均长度1852米为1海里;1948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承认此规定。故国际上采用1852米即1.852公里为标准海里长度。

一纵是第一纵队的简称;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单位,1949年春整编之后改称军,当时一个步兵军约3-5万人。

当时,西北、晋冀鲁豫(中原)、华东和华北四个野战军所辖纵队编号都分别包含1-4纵、6-13纵,避免了第五纵队这个难听的编号;只有东北民主联军所辖纵队编号包含1-12纵队,没有忌讳第五纵队编号。

节是速度单位,一节就是每小时跑一海里。

在解放军中开始是一个纵队有三个旅,在解放战争后期把旅改为师 ,解放战争中的纵队,相当于一个军
至于兵力各个野战军也大不相同,第四野战军的纵队人数最多,一般有5万人左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纵队都是这个数字,我是说大部分四野的纵队)
而其他野战军的一般都在2到3万人.

一节等于一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