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那时把明王朝的百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为什么遇到吴三桂的5万伪军和满族的10万辫子军就萎成那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12:24:20

首先,李自成进了北京以后并没有腐败和堕落,不是因为天天过年而没落的。相反,正是因为他没有腐败堕落,没有与前朝土豪劣绅为伍,而一味打压前朝官吏士绅,从而使他进京后在中下层管理方面出现巨大漏洞。所以,未安抚前朝官吏士绅,其败因一。

  其次,李自成进京后,明朝灭亡。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本来,从吴本心来讲,宁降大顺也不能降清,可是李自成没有把握好顺利降吴的机会,刘宗敏霸占陈圆圆事件最终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在降顺进京途中又再度折返山海关。未成功降服吴三桂,其败因二。

  吴三桂反了,但山海关不能不要,李自成在京发布了讨吴檄文,亲率大军30万众,离京浩浩荡荡直奔山海关而来。吴三桂在山海关驻有10万大军,号称“关宁铁骑”,但仍害怕声势浩荡的李自成军队,所以不得不向关外的清军多尔衮求援,提出“若相助,将割土以赠”的条件,可是多尔衮拒不接受,吴使呆了两天多都没结果。这时候,李自成若能及时赶到山海关定能取胜吴三桂,可是李自成失去了这个机会,大军赶到山海关足足走了六天,这时候,吴已和多尔衮达成协议,多尔衮亲率八旗骑兵20万众关外助阵。所以,行军迟缓错失良机,其败因三。

  本来两天足够的路程,李自成为什么行军那么慢,这是因为他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刚愎自用,掉以轻心。他对吴三桂还心存侥幸,心想凭我大军压境声势浩荡,到了关下再加以说服,不愁吴三桂不俯首称臣。结果事与愿违,双方交战以后,战争异常惨烈,两军损失惨重,在双方都疲惫不堪的时候,多尔衮的八旗兵一出,得了个大便宜,大顺军大败而回。这次,大顺军行军速度提上来了,不到两日,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李自成匆忙称帝。然后决定和多尔衮与吴三桂的军队决一死战。在这时他犯了最后一个错误,就是:放弃北京,退守山西。如果大顺军死守北京的话,双方优劣仍难分辨,即使城破后发生巷战,多尔衮的骑兵优势在北京巷战中也发挥不出来,结果李自成失去了这最后一个机会。

  总之,没有把握住上述五个机会,终于酿成李自成兵败如山倒的最后局面。

  往事成追忆,李自城虽然败了,但他的种种英雄故事依然在后世广为流传,从上面对他败因的分析中也提示我们:善于把握机会,将会改变命运。

明王朝的百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