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作孽”一词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32:42
总听老人说“作孽”一词,现代人也常脱口而出“作孽”这个词,但不知其来历。
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人们习惯评价为"作孽",为什么要用这二个字呢?

“作孽”一词的来历于《孟子》

公孙丑上·第四章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八章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

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作孽”一词的来历于《孟子》

公孙丑上·第四章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离娄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