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 是毛泽东在什么时作的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48:0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 )时作的词。
A、四渡赤水战役 B、二渡赤水战役 C、三渡赤水战役 D、飞夺泸定桥

问题所列四个选项都是错的.该词写于遵义会议之后.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在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北距巴渝,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写作背景: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学》准备在五月号发表毛泽东的词六首,郭沫若应约于五月一日撰写了《喜读毛主席〈词六首〉》一文。五月九日,郭沫若将这篇文章的清样送毛泽东审改。毛泽东阅后将这篇文章中关于《忆秦娥·娄山关》写作背景的一段话全部删去,郭沫若于是写了"《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进行说明.

  请参看《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事。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