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演奏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22:51:28
教学论文

在音乐中,BACH乐旨指的是由降B,A,C,B四个音符组成的序列。由于在德语中B指的是英语中的降B,而H指的是英语中的B,所以这四个音符正好串成"巴赫"的名字BACH。所以这个音阶也称为BACH音阶。

很多作曲家都使用过这四音音阶,以表示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尊敬。但第一个已知的例子却是扬·皮特森·施威林克(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的一部作品。他创作该作品有可能是为了向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某位祖先表达敬意。巴赫的祖先很多都是音乐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他的作品《赋格的艺术》(BWV 1080)的最后部分就是用了巴赫音阶,这部作品在巴赫1750年去世前都不曾完成。它也出现在巴赫其他作品的段落中,比如在卡农变奏曲《从至高天我今降临》(BWV 769)第四次变奏的末段。普遍认为在作品《和谐小迷宫》(BWV 591)中,倒数第二小节的巴赫音阶算不上地道,而且这部作品还被认为是伪造的。(推测指约翰·大卫·海尼森才是其作者)。这出现在他作品“圣马窦篇耶稣受难”中合音唱出“这人真的是天主子”这句里。在很多作品中,虽然不是刚好用B-A-C-H,但还是可以找到根据这形式移调的音阶(同一音长的音,中间停顿时间一样:第二个音降半音,然后上小三度,再降半音)。

为键盘乐器而写的F大调赋格,就用上了这种音阶。这部作品是巴赫的一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或卡尔·菲利普·埃米尔·巴赫创作的。但一直到19世纪,公众再次燃起对巴赫的兴趣时,这音阶才被经常使用。

可能由于巴赫自己经常用这种音阶写作赋格曲,这种音阶就被其他作曲家用于赋格曲,或者其他复合对位法写作。

以明显带有巴赫音阶为特色的作品包括,按时间先后排序:

罗伯特·舒曼 - 为管风琴,踏板钢琴或脚踏式风琴而作的六首赋格,opus 60(1845年)
弗朗兹·李斯特 - 为管风琴而作的《B-A-C-H主题幻想曲与赋格》(1855年,后来改编 成 钢琴曲)
尼柯莱·里姆斯基·柯萨柯夫 - 为钢琴而作的《巴赫变奏曲》(1878年)
马克思·雷格 - 为管风琴而作的《巴赫变奏曲》(1900年)
费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