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屡拒袁隆平的官方解释是什么?袁隆平到底是不是科学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7:07:10
相信除了学术界腐败之类的“民间原因”之外,中国科学院一定为拒绝授予袁隆平院士称号这件事有很明确的官方解释,也相信该解释必然与科学的涵义有关,那么到底是怎样的解释?到底袁隆平算不算科学家?如果不算,为什么他会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如果算,为什么会被中国科学院堂而皇之地拒绝?此外,到底什么是科学??

这个涉及到科学院的定义:

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必须包括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做出了某种科学上的重要发现。

而工程上的重大突破有时候并不意味着重大的科学创新,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是由我国陈中伟,顾玉东等医学专家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但是这虽然是一个医学工程的巨大进步,但是并不能说是医学科学上的进步。所以上述参加的医生都是中国工程院而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袁教授虽然在杂交水稻上面获得了重要的突破,但是同时必须指出,从科学技术上讲,袁教授并没有获得重要的新发现,所以袁教授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合适的。

必须指出,工程院和科学院本来并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工程和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很多重大的工程问题在科学上原理非常简单,但是要做出来会非常难。任何一个国家的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都知道原子弹是如何做出来的。但是真正能够越过工程门槛做出来的国家并不多。

浮法玻璃也是这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融解的金属溶液温度很高,玻璃会漂浮在这种金属溶液上面,科学原理上没有什么重要的突破,可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上真正能够靠自己的工程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只有2-3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州飞船,两弹一星,都是我国工程上的重大进步,但是从科学上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突破。袁院士的高产杂交水稻也是如此。

如果某个科学家并没有培育出杂交水稻,但是却定位了几个和水稻分蘖,生长,抗旱等有关的重要基因,他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果某个科学家并没有培育出杂交水稻,但是却定位了几个和水稻分蘖,生长,抗旱等有关的重要基因,他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