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里面“方志”和“野史”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7 16:57:29

方志 :
fānɡ zhì
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也叫地方志。
野史 :
yě shǐ
旧指私人编撰的史书:稗官野史|人间野史亦堪传。

方志:就是地方志,是记述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野史:非宫廷史官记撰的史书,一般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

简言之,方志就是地方志,是政府编撰,属于正规历史记载,资料以此为准。野史是私人行为,也许记载的东西是真实的,但一般只作参考。
鲁迅先生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不是看官家的史书,而是在野史里!

方志
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方志一词已屡见不鲜。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尚处于形成阶段。当时,无论是体例内容,方志皆属地理书,其称谓亦多为地志、地记。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隋唐两朝,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所谓图经,开始多以图为主,表示疆域、山川、土地,经是图的说明,是图的附属物。隋唐时期,图经已以经为主,图反成为辅了,更加接近于后来所说的方志的性质。宋代,以记地为主的方志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至此方志书始体例初备,自成一体。明代的方志比较前朝又有发展,数量和种类都有增加。全国有一统志,各省普遍修总志或通志,省以下的府州县亦各多次修志。此外还出现了边关志,以及村镇志等等。对于志书的性质,明代明确提出属于史的范畴。清代是地方志的全盛时期,不但种类全、数量多,在体例和内容方面也更加充实完备。清代朝廷多次下诏促令各省修志,修山水寺庙以及园林胜迹的专志也很多,还修关津志、盐井志、乡村镇里场坊市里等志。清末又新出现乡土志。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