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荔枝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08:59:21

作品通过写景抒情,不是一般性地赞美小蜜蜂的酿蜜精神,而是以从蜜蜂身上所发掘的“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个质朴闪光的思想,展开“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并以这种思考启迪读者认识亿万普通劳动者“酿蜜”精神的本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这样,就把散文的思想凝成为深刻的哲理,使整个意境闪耀着诗意的光源。

(摘自吴周文:《杨朔散文的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朔散文的显著特色是富有诗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革命的情怀,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与境界相统一,情思澎湃,诗意盎然,从而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唤起读者的丰富的联想。《荔枝蜜》的意境是完整的,有层次的,是通过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来展现的。……作者象在诗中那样,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感情时而深挚婉转,时而热烈明快,时而飞腾激越,使全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摘自迎胜:《醇美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杨朔散文〈荔枝蜜〉学习札记》,宁夏大学《教与学》1979.2)

杨朔的散文名篇《荔枝蜜》之所以令读者倾心推服,除了它的立意深邃、意幽境美、韵远思深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结构上的精巧。作者在介绍散文创作体会时曾说过:“动笔写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东风第一枝”小跋》可见杨朔在结构散文时,惨淡经营,缜密思索,颇费斟酌。

(摘自刘长虹等:《〈荔枝蜜〉结构的艺术性》,江西师院《语文教学》1979.1)

《荔枝蜜》资料(2)

关于本文的诗意

作者由吃蜜而动情,“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这是作者诗情的触发,也是作者探索生活的底蕴与人生哲理的开始。又由蜜蜂采花酿蜜之景,作者抒发了与这个景相应合的浓郁的诗情:“我不禁一颤……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作者诗情的发展,也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继续。作者又“透过”荔枝林这眼前之景,沉思默然,反复吟咏,展开遐想:“我望着远远的田野……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作者的诗情达到了最高点。行文至此,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