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所有文章,图片,信息。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4:01:45

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之七

  ——农根文化精神的形成

  魏晋之际的中国文化,在儒学僵化为“名教”,老庄道学沦为空谈的“玄学”等诸多消极表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积极的人文精神却在悄悄形成。这种基于对农业文明基础之上,揉合了儒道诸学中所有具备积极因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成分,而抛弃了其中的“愚蠢的满足和刻薄的叛逆”,发展成为一种达观、明理而不失叛逆个性的人文精神。而且在以后的一千多年以来,它一直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所追求的完美人格与自然之合谐共存、积极入世与清淡无为互为辩证的道德目标与人生理想。它代表着中国人文思想之最高、最完美的境界,也是为当今中国人所普遍缺少的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我们姑且称之为“农根文化精神”。

  农根文化精神的形成基础,是农业文明之下的朴素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个人道德操守,和道家文化崇尚清淡、自然的观念三者的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是农民一样的纯朴生活、儒家的教育和道家的自由思想三者的结合。而魏晋之际的社会和政治氛围,恰恰为这种人文观念的形成提供极其难得的客观环境。

  我们知道,经过汉末大乱之后一直到隋王朝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乱世”的时代。大乱之中,人们自然渴求一种安宁的农业文明之下的生活方式,所以,能够与世无争地耕作,过一种自食其力、宁静淡泊生活,近乎成为战乱时期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目标。到魏武帝统一北方时,中原的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稳定。此时中国的农业文化之下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也已经定型。同时,儒家提倡的教育方式,也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所谓“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观念,也许从此时,也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目中。

  之后的三国之间互相攻伐,西晋之末的“五胡乱华”,一直到南北朝并立。我们可怜的中国人民因而基本上很难求得比较长久的安宁以维系他们恬淡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所以,这时的“男耕女织,耕读传家”平静的农业生活,也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最大的愿望、最崇高的理想了。“大乱之际,人心思定”,所以,此中间的“田园文化”的兴起,确实与这几百年的乱世有绝对的关系。而对农业文明之下平静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近乎宗教感情般的崇敬,也就是的农根文化精神的出现成为必然。

  政治是改造儒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