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封建论 原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2:11:50

这是作者在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革新失败后,在被贬期间写的一篇政论文章。这里所说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封国士,建诸侯”的分封制,与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含义不同。

这篇政论文章的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及其与郡县制的优劣。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作者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了“封建制”的弊端:裂土分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继世而理”,不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大夫世食禄邑,堵塞贤者发挥才能的机会,指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肯定了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进步性。论文中多论古事,但实质是借以针贬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实。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

【原文】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